?
??? Design Sprint,這個聽起來不明覺厲,且在 Google 及各種新興初創企業中如雷貫耳的詞,它,到底是什么?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就在以不同形式推廣 Design Sprint 的胡定宇,從 Design Sprint 的步驟、精髓開始,為你深入講解。
前些天組織了上海 2016 Google I/O Extended,活動伊始,我們幾個組織者都在苦惱本次 I/O 大會直播之前我們該做點什么,思索良久,我提議帶大家一起做 Design Sprint。
就這樣,我們把 Design Sprint 引入了本次GDG的活動中??墒菃栴}來了,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聽過 Design Sprint,如何讓大家快速了解這次的 workshop 呢?
到底什么是 Design Sprint?有人直接將其翻譯為“設計沖刺”,這個翻譯不錯,但要讓更多非互聯網行業的人從字面上理解 “sprint 沖刺” 的概念還是有點難。索性簡單點,“產品設計流程” 這樣的翻譯更方便科普。
Design Sprint 是一個為期5天的,針對初創公司進行產品設計的一套流程方法,集思考、設計、分析、產品原型產出為一體,由 Google Ventures 推廣并發展,最開始應用于硅谷初創企業產品設計當中,后來被推廣至整個互聯網行業。
當然想要真正地理解 Design Sprint,首先得理解其每個步驟的具體意義。
?
Design Sprint 的精髓
?
首先我們得知道一個團隊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
?
?????? 一個團隊可以小至5-6人,也可以大到上百人,但無一例外,都得具備這樣幾種角色:設計師、工程師、產品經理和研究員。
不得不提的還有 Design Sprint 的原則 “YES, AND”,這個原則也是整個 Design Sprint 的精髓所在 。
“YES, AND” 意味著團隊成員在協同過程中需要認同對方的觀點,而不是一味地進行抨擊,畢竟單純的抨擊而不對問題提出新的替代方案,對問題的解決是沒有幫助的。因此首先要做到“YES”——去認同你同伴對觀點,接著“AND”——去幫助同伴一同完善方案,做到“YES, AND”才能真正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
Design Sprint 的流程
?
?
Day 1:理解
第一天整個團隊會通過頭腦風暴、用戶訪談與競品分析等方式理解他們將要完成的主題,取得一致并對第一手的 idea 進行分類和整合。
Day 2:發散
這一天,團隊會從 idea 轉到解決方案上,具體地思考問題所在方或者產品使用群體的使用方式,并開始設計團隊的產品原則和宣傳主題。
Day 3:決定
第三天是一個轉折,這一天大家通常會在上午將之前兩天的討論結果畫出來,包括產品的設計流程、用戶使用產品的流程等等,接著將他們貼在墻上,投票選出接下里要去執行的方案。
Day 4:原型
這一天的時間都得消耗在產品原型產出上了,軟件類產品可以開始編程寫代碼,硬件類產品可以拿簡易素材設計出原型,這一天也是整個團隊無縫對接最緊密、最充實的一天。
Day 5:驗證
最后一天則是驗證環節,會邀請真實的用戶以及和問題相關的利益群體對結果或產品進行驗證,并在最后進行復盤。
至此,整個 Design Sprint 算是完工,可這對于一個企業的產品或是一個產品的功能來說才只是個開始。我自己所在的公司 YoMail 的團隊內部也在推廣著 Design Sprint,YoMail 是一家做郵件客戶端的互聯網初公司。之前的 “郵件統計報告功能” 便是 Design Sprint 的產物。
起初 “郵件統計” 功能就誕生于一次頭腦風暴。雖然現在的郵件客戶端都已經很成熟,但在功能上的更新卻很少,因此在做 Design Sprint 時,我們在“理解”這個環節上下了不少功夫。統計功能可以讓用戶清晰地知道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和別人聯系的頻率,尤其能滿足銷售類用戶的需求。而在后面的“發散”和“原型”環節我們做了弱化,主要是因為我們的重點更多集中于設計部分,這一點也給了我啟發—— Design Sprint 并不是一塵不變的,它是可以跟隨主題的偏重進行環節上的微調的。
其實,Design Sprint 不僅僅可以應用于互聯網產品設計,拿它來做小型 workshop 或是 team-building 也是個不錯的方式,甚至它的思路可以被用來解決任何困難。
在我看來,這個“舶來品”目前正處于“被漢化”的階段,我身邊也有很多小伙伴在默默地翻譯和推廣著 Design Sprint。畢竟硅谷的好東西太多,不是每個都能在中國落地生根發芽,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甚至被應用。
??? 作者: 胡定宇(YoMail社區產品經理,GDG/TEDx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