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個國內早期開發團隊的故事,一度iOS上應用的稀缺使得開發者將app完成后只需做很少的運營工作便能吸引下載,日進斗金。而如今無論app store還是google play上應用數量早已逾越百萬,不少應用可能僅有幾百的下載量而被不斷的后來者淹沒,想要變身“爆款”需要遵從越來越復雜的競爭規則。 這是一個關于規則變化的故事。 國內最早的iOS開發公司?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33歲的朱連興從2年多艱苦又掙不到錢的德撲開發中抽身出來,開始接觸一個叫 app store的軟件展示和銷售平臺。 根據朱的回憶,08年7月 app store只有1500款軟件,而全球有1500多萬只iPhone。假設每個用戶只安裝1個軟件,那么分攤到每款軟件頭上,至少也能賣掉1萬份。蘋果會把70%的銷售收入分給開發者。他在早年的一次采訪中稱,“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于是,在保定一間不到40平米的小屋里,他和他的兩個師弟再次開工。次年5月,他們的一款3D水箱養成游戲Colorful Aquarium(多彩水族館)上線。兩個月后,Colorful Aquarium免費版本下載破百萬,收費版本單日收入超過1000美金。 從這個時候開始,朱連興陸續接受了大部分主流財經媒體和科技媒體的采訪,甚至受王華東(前搜狐IT記者,現經緯合伙人)的邀請到嘉興給搜狐的團隊做了分享。朱的整個團隊在年底搬遷到了嘉興。 “搬到嘉興”在朱連興的腦海里后來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從這里,團隊開始擴張,包括后來與聯通和山東團委成立了具有批量化app開發能力的“3G夢工廠”(主要是給學生們提供項目開發實踐的孵化平臺)。最多的時候139.ME(朱連興他們成立的公司)有將近20人,3G夢工廠下轄的學生團隊達到了15支。朱連興作為iOS最早的淘金者更頻繁和密集地出現在開發者活動的演講場合和報道中。 2010年同樣膨脹的還有app store,此時商店內的應用總量已經是6萬多個。這歸功于app store在種種方式下得到了極好的推廣,不少大公司開始關注并重視iOS開發,而批量生產和復制app的難度并不高,將一款app開發出來——甚至做出一款產品還不錯的app已經是淘到金子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回顧后幾年的進程,朱連興和139.ME依然做了大量app的嘗試,包括12年他們為程維做的滴滴打車第一版外包,但至今再沒有一款產品達到Colorful Aquarium的聲望和收益。朱連興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將它歸結為他們在產品運營和渠道運營上的缺失。 國內最大的iOS開發者社區 139.ME和朱連興無疑是國內iOS開發的先驅者們,而緊隨其后觸控科技憑借旗下游戲《捕魚達人》和2D游戲引擎Cocos2D-X很快聚集形成了國內最大的iOS開發者社區。 《捕魚達人》在11年4月上線,并迅速躥升至App Store中國區免費榜第一位。 《捕魚達人》在11年4月上線,并迅速躥升至App Store中國區免費榜第一位。 在次年3月底觸控自己主辦的Cocoachina開發者大會上,觸控CEO陳昊芝宣布《捕魚達人》已經有6150萬激活用戶,而這款游戲自發布以來的營銷總費用超過1000萬元(另一說為1300萬元),“我們把所有能用到的推廣手段全用上了,除了刷榜——國內估計沒有一款游戲像我們這樣?!? 這與朱連興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回憶“當時我們沒有花一分錢推廣,靠的完全是自然流量”形成鮮明對比,2009-2010年間的朱連興是自豪的,兩年后的陳昊芝同樣自豪——但在兩者之間,游戲的規則已經悄悄發生變化。 在12年的開發者大會上,觸控官方繼續跟媒體講道: 為了推廣捕魚達人,動用了國內海外幾乎全部的推廣渠道,比如限時免費、廣告、谷歌的AdMob等;在硬件上,和三星、摩托羅拉、諾基亞、索愛等一類廠商全部預裝,甚至包括移動的mm商城和Ophone商城。(引自新浪財經) 算下來,在推廣的月份里,每個月至少花掉100萬。 通往用戶的最后一關 一位資深應用渠道相關人士告訴我們,如果把渠道簡單分線上線下,那么在近兩三年中兩者在行業中一個公認的占比接近8:2。線上和線下渠道又涉及應用商店、手機廠商預置、手機經銷渠道預裝和線下地推。 國內的Android上隨著360、騰訊自家市場的壯大以及之后的百度收購91,線上渠道中的大部分集中在BT3手里(iOS的第三方商店還遠沒有這么強勢),這種集中而稀缺的資源導致的問題就是流量價格很高。根據兩年各家流出的對外報價,一個移動端的精選或者熱門排行推薦位售價在2萬-8萬元/天不等,并且逐年成倍地增長。 業內人士告訴雷鋒網,而在線下的預置和預裝上,最開始多見多金的游戲CP,此后便是財大氣粗的各家巨頭爭搶工具類應用(搜索、安全衛士、瀏覽器…),今年也開始興起以O2O為首的垂直類應用,并且游戲因為越來越重(占用空間和預裝都費事)而顯露出不受待見的勢頭。 當下一個應用的預裝行情,從工具類到游戲大約在1.2 - 2元不等,并且往往會保證X日內二次激活。 剩下的便是實地 - 實打實的 - 地推,由此獲得的用戶也最為扎實精準,對CP來說,這部分的權重今年有所提升,能占到線下總量的兩三成。 以上都是以真金買用戶,而另一種為CP廣泛使用的方式還有購買數據,最典型的就是iOS刷榜。 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 在2013年以前,iOS刷榜曾經是一個以算法攻擊算法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低成本、可大規模復制的優點??上?3年app store針對刷榜的一次排名算法調整讓不少刷榜供應商一夜回到解放前。業內人士告訴雷鋒網,當下的iOS刷榜多靠人肉。原因是13年6月的一次更新后,Apple ID無法再批量注冊,并且付費用戶的權重被提高,迫使刷榜商人們需要使用真實的Apple ID。 這次算法調整也極大提高了刷榜的行業分工水平,這個鏈條上開始出現設備供應商(二手翻新iOS設備),賬號供應商(盜取用戶真實的Apple ID)和刷榜廠妹們。由于量大價優的翻新機和手藝嫻熟的優質廠妹們多集中在廣深一帶,因而刷榜業也開始向這個地區聚攏。 此外,因為更新后app store實際是鼓勵大R用戶(優質付費用戶),這提高了廠商至少30%的app store分成成本,這次更新后整個行業也經歷了一次漲價。到底漲了多少,各位可以上淘寶先自行看看,或者等下一篇的更新。 業內的經驗是,按產品評價,100分能打70分的產品,一次刷榜爭取到的露出往往能帶來不少真實的app store用戶,進而在榜單上進入一個良性的排名循環,走上2C的道路。
而應用品質不能到70分的產品,刷榜后就像扶不起的阿斗,排名迅速滑落等待下一次被刷,這樣短期內的高排名,有時結合購買行業調研報告,進而哄抬輿論多半走上2VC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