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十三五規劃: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動漫游戲、工業軟件、電子商務、IC設計、行業應用等是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三五”期間的發展重點。今年我市軟件業務收入將力爭超過1000億元,實現千億產業鏈目標。
《廈門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三五”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2016年出爐。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市將以打造“中國軟件名城2.0”為抓手,以“消費互聯”和“產業互聯”為兩翼,以“兩岸合作”和“一帶一路”為延展,著力提升用戶黏度,加快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和流量變現,進一步構建軟件在消費互聯領域的應用新優勢;著力推進軟件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構建“廈漳泉”智能制造協同化網絡,進一步拓展軟件在產業互聯領域的應用和共研新市場;著力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提升產業發展和應用推廣的國際化水平和層次,進一步開辟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跨越式增長的新空間,不斷推動廈門軟件產業向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產業規模
力爭在2018年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500億元,2020年軟件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
企業培育
力爭到2020年,培育全國軟件百家企業4家;營業收入過100億元企業3家以上,營業收入過10億元企業10家以上;上市軟件企業數量超過20家。
技術創新
力爭2020年,建成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4個、省級研發中心10個、市級研發中心20個。
十三五期間,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業務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產業質量和效益在副省級城市中處于領先地位。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不斷向產業集聚,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涌現出若干具有國內影響力的軟件企業和平臺產品。
其中,在產業規模上,我市力爭在2018年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500億元,2020年軟件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爭取保持20%年均增長率,力爭達到2500億元的目標。
在企業培育方面,我市力爭到2020年,骨干企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培育全國軟件百家企業4家;營業收入過100億元企業3家以上,營業收入過10億元企業10家以上;上市軟件企業數量超過20家。
在技術創新上,我市將逐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4個、省級研發中心10個、市級研發中心20個;力爭有5-8個軟件和系統集成產品成為國內的知名品牌。
在人才培育上,我市將通過培養、培訓和引進等多種途徑,建立多層次、適用型的信息技術人才培訓體系,逐步緩解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緊缺的結構性矛盾,形成梯次合理、結構優化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人才隊伍,基本與產業發展的現實人才需求相適應。力爭到2020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