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信曾被專家定義為“make people together”(把人聚在一起),但從現代服務業發展眼光看,人和物的交互要比人和人的交互次數更頻繁。實際上“物與物”客觀上是需要信息交互的,但更需要和人聯系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項服務,而過去機器與機器(M2M)的交流被人從中間割斷了,人成了物與物之間的“中
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當時還沒有廉價的、可靠的“物與物”聯系的技術和方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快速發展以及當下人們需求的增高,物與物的直接通信技術也開始得到快速的發展。1998年春季,MIT的Kevin Ashton在Procter &Gamble公司演講中首次提出物聯網這一概念。第二年,美國MIT也提出物聯網這一概念。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針對物聯網的專題年度報告;2008年底,美國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其內涵等同于物聯網。
? ? ?總之,物聯網概念最早是從傳感網和射頻識別(RFID)發展而來的,其理念是通過網絡技術將傳感網信息和RFID信息進行遠距離識別和處理。其中,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報告便指出RFID和智能計算等技術開啟全球物品互連的時代,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已經從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place)連接任何人(anybody),發展到連接任何物體的階段,無所不在的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物聯網在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2008年國際上召開了第一屆國際物聯網學術交流會,同年,Kranenburg出版了關于物聯網的專著, Yan等人也編著了一本學術專著??梢娢锫摼W目前已成為國際上研究的熱點。
? ? 從國際上看,歐盟、美國、日韓等國都十分重視物聯網的發展,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如美國已把它當成重振經濟的法寶,所以非常重視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發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來改變美國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和結構(金融、制造、消費和服務等),改變政府、企業和人們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把ICT技術充分應用到各行各業,把感應器嵌入到全球每個角落。其提出“智慧地球、物聯網和云計算”就是想要作為新一輪IT技術革命的領頭羊的證明。另外,目前美國在RFID、FPCglobal已取得主導地位,而國防部開展的“智能微塵”更是在軍事、民用兩大方面對物聯網進行全面控制。
? ? 在歐盟方面,按歐盟專家的說法,歐盟發展物聯網先于美國,事實上歐盟圍繞物聯網技術和應用作了不少創新性工作。2009年布置的《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其目的也是企圖在“物聯網”的發展上引領世界。在歐盟較為活躍的是各大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他們推動了M2M(機器與機器)的技術和服務的發展,同年又推出了《歐盟物聯網戰略研究線路圖》。
? ? 日本方面,在2004年啟動泛在網國家戰略,物聯網被納入國家整體發展重點規劃內容,把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技術產業發展列入其優先行動議程。從e-Japan, u-Japan, i-Japan,制定國家信息化戰略,大力發展電子政府和電子地方自治體,推動醫療、健康和教育的電子化。
? ? 在我國,2009年8月溫總理視察無錫,提出建設“感知中國”中心。江蘇、上海、北京等地迅速作出反應,推進物聯網工作。2009年11月3日,溫總理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中強調,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同年,國家信標委成立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并籌建產業聯盟。2010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項目指南發布,在物聯網方面將重點支持電力、電磁環境和太湖環境監測等行業應用,并支持地震預報物聯網。由此可見物聯網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國這些后IP時代國家創新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李國杰院士提出:“從現在開始,歷史留給我們難得的機遇期只有1O一15年左右。如果我們錯過這15年, 就很難在21世紀上半葉成為信息產業的強國,必將對我國的現代化進程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